自脱贫攻坚以来,黄板镇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紧紧抓住油茶产业发展战略机遇,突出我镇油茶产业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和助推乡村振兴举措来抓,多措并举推进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我镇规划新建油茶基地8000亩,全镇已有12个村种植油茶项目,目前已建油茶基地5749.56亩;为此我镇把油茶产业做好做细,拟定相关管护机制治理油茶产业。
一、构建组织保障机制,抓实管护到位
镇党委高度重视,坚持把油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实抓细,脱贫攻坚工作逐渐进入收官阶段,决战决胜之志胸有成竹;油茶产业的发展,更有力助推乡村振兴事业;我镇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亲手抓,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具体抓,村级负责人长期抓,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常抓不懈。截止目前我镇已经组织种植油茶产业的村召开油茶管护工作例会20余次,对油茶管护工作做出了详细的部署安排和调度推进。
1、完善管理措施机制,抓细管护到位
为高质量抓好油茶管护工作,当下季节为油茶管护最佳时期,油茶喜欢种植在温暖怕寒冷地方,而贵州省土壤普遍为喀斯特地貌,黄板镇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670米,东部属丘陵地带,西部为砂丘岩沟谷,本镇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有效积4545℃,年日照数1157.4小时,无霜期278天,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而油茶耐平均气温16~18℃,恰巧同我镇的平均气候相差1~3℃,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对土境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PH值在5-6.5之间最好),种植油茶产业是我镇党委领导正确的选择。我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公司带动合作社,村级合作社带动村民这样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组织带动村民参与管护,实现油茶管护区域全覆盖、过程全覆盖。而在油茶管理方法上我镇开拓创新,首先由村级合作社划分区域,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区块,让自己的区块不被病虫害肆意乱为。油茶一般不容易大面积的感染病害或发生虫害,在中期管理要求就没有那么难。
2、邀请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而在油茶成林后期,我镇通过加大技术人员和村级合作社负责人、农户等经营主体进行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农业种植技术培训,通过对油茶产业培训,转换村民思想观念,同时强化村民政府扶贫扶智扶志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村民内生动力,促进村民产业增收。油茶在冬季施肥上,是不妥的;冬季是油茶生长相对缓慢期,而化肥是速效的,此时施肥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油茶没有严格的休眠期,有时施化肥还容易造成提前抽梢,要是来年春季遇到倒春寒,很容易造成嫩梢冻害,所以冬季应该以施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一定要是充分腐熟的,另外就是重金属含量一定不能超标。
二、做实跟踪督查机制,巩固管护成效
建立和完善油茶基地管护工作重点在于后期管理、跟踪督查等工作;镇林业部门和农业服务中心联合每月开展2次督查工作,做实跟踪督查到位、油茶产业效果明显的基地给予鼓励支持;对个别村级管护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基地进行通报批评,对由于工作不作为、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夯实基础规划机制,促进管护实效。各村前期油茶种植已基本成林,镇党委的领导远见也夯实了基础规划的重要性;①经济效益印证了油茶林质得到全面提高,而稳产后产茶油可达25公以上的产量、而嫁接和新造油茶林年亩产茶油可达到40公斤以上。1万亩产量将平均达到400多吨,按销售价格4万元计算;②生态效益发展油茶业除了可以提供茶油等产品,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外,同时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通过荒山荒地、火烧迹地造林和对现有林份改造将逐年增加区域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盖率,不仅增加了林地产出・而且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风灾、火灾冻害、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③社会效益通过油茶产业的发展既可提高林地产出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又能出口创江,促进林业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通过优化整合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将充分调动企业、社会和农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油茶产品的产量、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设油茶资源基地,扩大油茶加工企业生产规模,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农村劳动力。发展油茶产业不仅能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而且将促进农民增收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和完善油茶基地管护工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大大的提高油茶产业项目的本质,而把油茶产业长期做到管护有方,各个效益突飞猛进也就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