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做足玉米文章,大力发展玉米特色产业。全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万亩,一批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年鲜食玉米喜获丰收,鲜食玉米加工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黄金产业链”。
打造精玉米品牌 发展特色产业
正值鲜食玉米上市的时节,阿城区新利街道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里,各式品种的玉米一株株笔直挺立,大型机械正忙着采收。收获的玉米被直接送进加工车间,经过剥皮、清洗、预煮、包装、真空、封口等流程,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鲜食玉米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材。阿城区黑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甜糯玉米的生长,具有发展鲜食玉米得天独厚的产地优势、科研优势和产业优势。
鲜食玉米的采收期短暂。为“锁住”鲜食玉米产品的最佳口感和营养价值,哈尔滨市顺达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于喜胜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和独到的洞察力,摸索出独特的“锁鲜秘笈”。企业在农资采购、田间管理、采收时间、产品研发检测、储存运输等环节,制定了相关标准。
于喜胜告诉记者,今年企业在新利街道共种植6000多亩鲜食玉米,每亩地收获2300穗左右。从8月中旬开始,陆续采收加工,每天都有产品发往全国各地。
该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鲜食玉米的种植、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全流程产业链。随着玉米收获季的到来,工厂正开足马力,确保每天鲜食玉米加工量达到400亩。
于喜胜表示,企业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成功占领鲜食玉米中高端部分市场份额。今年有800多万穗鲜食玉米销往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小夫妈妈”牌有机鲜食玉米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供不应求。
丰收“金棒棒” 奏响“致富曲”
舍利街道舍利村富枫黏玉米合作社种植的黏玉米进入收获期。走进舍利村,连片玉米地里果实累累。自动收割机在翠绿的玉米地中撒欢儿采收“金棒棒”,田野间一派大丰收的喜人景象。
舍利街农户富士涛和儿子富佳伟经营富枫黏玉米合作社,精心打造“富枫”牌黏玉米系列产品,多年以来已形成了自己的客户群。
多年前,富士涛乘火车将自家黏玉米背到外地市场售卖,得到顾客一致认可。随着玉米加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富士涛见证了黏玉米从以前论斤卖到现在论穗卖的华丽转变。如今,富士涛足不出户就有客商上门订购,实现了订单式生产,当年种植加工的黏玉米可当年全部清仓。
富士涛告诉记者,明年他还将扩大加工规模,更新生产设备,提升产品品质,将“富枫”牌黏玉米销往全国各地,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舍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殿鑫表示,下一步舍利街道将持续扩大种植规模,深挖黏玉米种植优势,延长黏玉米种植产业链。积极探索以黏玉米产业链为主导的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全乡种植业结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做强富民企业 助农增收致富
连日来,平山镇绥中村的村民抓住晴好天气抢收鲜食黏玉米,第一时间送往加工厂剥皮、筛选、蒸熟、速冻,并根据市场需求将黏玉米划分为不同等级进行销售。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水土资源和优良气候,该村种植的甜糯玉米黏性大、糖分高、口感好。这里生产的“绥美人”牌鲜食黏玉米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赢得了良好口碑,常年订单不断。
2019年,哈尔滨忠绥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在该村成立,作为镇里的扶贫企业,有效带动农户脱贫增收。今年,合作社种植了700亩地的黏玉米,每亩地收获玉米2000多穗,年加工黏玉米130多万穗。
“现在‘绥美人’牌鲜食黏玉米已经销往上海、南京、临沂等地,根本不愁卖。”绥中村党支部书记孙国彬表示。
平山镇党委书记沈恩伦介绍,近几年平山镇坚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共申请300余万元资金,鼓励绥中村打造黏玉米种植加工产业,帮助83户村民增收致富,120余名村民在村内就业,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多。未来平山镇将增加村集体收入、促进村民增收作为核心任务,让更多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
阿城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统筹推进玉米全产业链发展。如今,一穗穗玉米已成为带动产业提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金棒棒,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生动画卷正在金源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