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黑土地保护利用“百家讲坛”(第一期)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哈尔滨成功举行。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梁正伟研究员、隋跃宇研究员、刘焕军研究员和邹文秀研究员,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王秋菊研究员、王爽研究员等六位黑土地保护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分别从苏打盐碱土,农田土壤资源与健康状况,土壤质量退化过程与阻控途径,白浆土改良,黑土地耕地质量多尺度天空地立体监测和土壤微生物对黑土肥力、健康和利用的表征等方面作了精彩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据悉,此次“百家讲坛”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与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协同创新推广体系(以下简称“黑土耕地保护体系”)联合举办。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樊丽娜表示,黑土地保护是黑龙江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重点领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黑土地保护利用“百家讲坛”能够成为黑土耕地体系的靓丽名片,不断推进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东北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副主任刘俊杰认为,黑土地保护利用“百家讲坛”是促进黑土耕地保护领域各项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黑土地保护领域交叉融合,不断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他还希望通过“百家讲坛”的开展,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各研究单位间交流合作,共同服务于国家的黑土地保护工程。
“百家讲坛”结束后,黑土耕地保护体系召开了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会议。黑土耕地保护体系肥沃耕层培育、科学施肥技术、耕地侵蚀防治、障碍消减技术、土壤生态环境及耕地监测数据协同创新岗位专家分别从任务参与及完成情况、解决产业重大问题、完成工作对区域产业发展的贡献、体系内外协作及团队建设情况、成绩清单及2025年工作计划等方面做详细汇报。
据悉,2024年,省农业农村厅的统一部署下,黑土耕地保护体系聚焦黑土耕地保护利用、作物养分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黑土耕地质量监测与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了协同攻关,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2024年黑土耕地体系向黑龙江省民进省委呈报报告及建议1份,破解农业领域产业技术难题3个,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制定地方标准5项,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2项、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4项,推广成果9个,累计面积为850万亩;通过农业科技培训百日行动、科技助农在线等渠道开展培训33次,培训人数达8.79万人次。(记者: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