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确农药类型和农药剂量
在水稻种植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病虫害问题类型相对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精准确定农药类型和农药剂量则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会影响农药施加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水稻种植的生产成本,在农药类型和农药剂量选择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需要科学判断农药施加品类,这就需要农民或相应社会职能单位加强对现状的分析和调查,明确在水稻种植过程当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针对性的选择农药类型,此外现阶段在市场需求引导下,针对于同一类型的病虫害问题可供选择的农药类型也是相对较多的,这时就需要充分分析备选农药是否达到了病虫害防治标准以及不同农药的防治效果和不同农药是否会出现农药残留,尽可能选择生物农药,合理选定农药类型。
其次,就现阶段来看大多数农民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和技术培训,这就导致了农民往往并不能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因此常常会出现农药过度使用的问题或混合使用农药的问题,既影响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也增加了病虫害防治所需消耗的成本,同时还会破坏周边的生态平衡。为此相应社会职能单位可以加强宣传推广,同时相关生产厂家以及经销商也需要做好信息推广,让农民更好的明确不同农药的使用方法、针对方向,让农户可以合理准确地使用农药,降低农药对于周边生态环境以及水稻产品质量的影响和冲击。
最后,想要进一步减少在水稻种植过程当中农药的使用剂量,避免农药使用过量破坏生态平衡威胁水稻安全,则需要合理规划农药喷洒位置,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而在喷洒位置选择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则是不同病虫害问题所威胁的水稻部位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需要对农药喷洒部位作出科学调整,例如在稻飞虱和二化螟等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则可以将农药喷洒于水稻的中下部,针对性发力更好的消灭害虫。而如果水稻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为稻瘟病或水稻卷叶病等相应的病虫害问题,这时在农药喷洒的过程当中则需要向水稻叶片喷洒,确保农药喷洒位置和病虫害作用位置相吻合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农药的作用和功效,提高防治效果,避免资源浪费问题。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病虫害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是十分必要的,病虫害问题具有突发性强、蔓延性强等相应特质,一旦在水稻种植过程当中出现病虫害问题则很容易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进而造成大范围水稻减产甚至水稻死亡的情况,做好预防提前防治则可以更好地规避这一问题,将影响控制在最低。
事实上水稻病虫害并非不可预见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客观规律则可以为水稻病虫害防治以及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更多的助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展开分析。
首先,水稻种植人员可以加强历史数据的调查,也可以与相应社会职能部门建立沟通和交流,由相应社会职能部门派遣专业工作人员做好数据分析,明确该地区可能会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种植期间病虫害问题的引发原因往往包含种植者的种植技术、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所种植水稻的类型,由专业工作人员做好数据整合和数据分析往往可以精准的预测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并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分析预防工作的落实路径,更好的提高预防效果。
其次,需要做好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合理优化栽培技术则可以较好的降低病虫害出现的概率。例如可以通过科学选种、科学整地、落实拌种工作等多种方式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进而规避病虫害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此外,在预防环节也可以通过适当施加农药的方式来避免病虫害问题的出现以及所带来的大量损失。而在农药选择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则是不同农药的毒性和对环境的影响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可以结合不同农药的功能特点分析农药的施加剂量、施加频次、施加时间,通过各种要素的协调搭配最大化地发挥农药的作用和价值,在减少农药施加剂量的同时反而提高农药施加的效果。
3、做好实验对比分析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科技是第一创新力和驱动力的原则,这一原则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也同样适用,想要在水稻种植的过程当中更好的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教育之间的矛盾,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水稻种植成本做好实验分析和技术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应当紧抓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需要认识到不同地区其地质环境、水文环境、气候环境存在着鲜明差异,所适宜生长的水稻类型也存在着鲜明差别,这就意味着在水稻种植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千差万别,这时则可以通过实验田配合定性定量分析法来明确不同品质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应当如何作出调整,确保减量增长技术应用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其次,就现阶段来看受农户自身的知识储备、专业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农药施加的过程当中农药的类型以及农药的施加方法往往并没有做出根本性的变革,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技术发展、理念发展在农业水稻种植上所体现的优势并不够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则需要做好技术创新和技术优化。除了需要将目光集中于已有的农药类型加强实验分析,优化农药减量增产技术以外,更需要通过农药研究施加技术研究、施加设备研究等多种方式来转变较为传统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农药施加的精准性以及农药施加的科学性,提高水稻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在实验对比分析的过程当中需要抓住重点与核心,紧抓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燃眉之急,这可以更好的提高实验所能达成的效益,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验分析之前明确该地区在水稻种植过程当中对于水稻产量、质量影响最大的病虫害问题以及在农药施加过程当中对于环境破坏影响最大或农药购买成本最大的问题,分析用药的时间、用药的类型和用药的剂量以及用药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性的展开实验分析,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作出不断的优化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