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麦施肥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因地制宜
小麦施肥需依据土壤肥力调整,肥沃土壤应控肥,贫瘠者宜加肥,以保土壤养分,促小麦高产。
②肥料使用原则
有机肥含氮、磷、钾及有机质,改善土结构,促麦生长。肥力低可补化肥,但须防过量免污染。有机肥播种前或苗期施,化肥关键期施。用量据土壤肥力和麦需求定。基肥和孕穗肥的施用是非常重要的。基肥促小麦养分供应,孕穗肥视生长施用,良好可免,不良追肥提产量。
2、肥料的合理施用与追氮
基肥也称为底肥,在实践中可将有机肥与肥料混合施用,掌握好氮、磷、钾的配比。
①播前进行基肥的施肥。在小麦播种前要进行基肥的施肥,在干旱地区要进行深松,以确保土壤对营养的吸收。对于地力好的地块,若施肥量大,可以少施或不施;对于地力不强的地块,可以施用90kg/hm2左右的氮肥;在干旱瘠薄的区域,要增加施氮比例。
②种子肥料进行合理地管理。在小麦生长期间,要把种肥均匀地洒在种子边上,但是要和种子有一定的间距,避免影响种子发育。一般选用复合肥作为种肥,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剂量,以免引起烧种,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③科学施肥。小麦各生育阶段对氮肥的需求有较大差别,合理调控氮、磷、钾的施用比例,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前提。同时,追施时应适量灌水,以提高氮肥利用率。
3、常见的施肥技术
①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是目前提高土壤性能常用的一项技术。在当下农业产业规模与集约化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就成了目前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以往对秸秆处理多以焚烧为主,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生态环境。在国家加强农业污染治理的背景下,秸秆还田技术出现。秸秆含有大量有机质,含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磷、钾。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能、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生态环境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但是秸秆还田时,一定要对秸秆进行处理,使用机械设备对秸秆进行破碎,降低秸秆内病菌以及虫卵的量,然后再进行深耕或翻埋于土壤内,保证秸秆能够完全腐熟。
②小麦的水肥综合利用
水肥一体化是目前小麦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施肥与灌水技术,它将施肥与灌溉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冬小麦的需要与土壤状况,选用适宜的灌水方式,以确保小麦的高产稳产。该技术具有省水、省肥等优点,同时还可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降低因常规施肥引起的化肥损耗,达到种植效益的目标。
③施用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肥具有低污染、可增强作物抗病性等优点。施用微生物肥料可以保证小麦根系对营养、水分的吸收,提高小麦的抗倒性。另外,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使小麦单位面积的穗数明显增多,增产效果显著。但这一方法对土壤条件有很高的要求,要保证土壤温度、酸碱度合适,贮存、运输等环节要注意,不能与其它化肥混用。微生物菌肥对生产过程及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研究与开发的力度,以达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