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您的位置: 首页 > 栽培技术
农业信息化赋能!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全流程技术干货!
2025-09-12编辑:作者:魏善强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图片

旱地冬小麦种植选地要点分析

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为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的小麦生产,旱地冬小麦种植需科学选地。利用GIS进行土地筛选,输入参数后,系统能快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区域并标注。北斗导航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精准定位适宜种植区域的位置,方便实地勘察。种植户可借助卫星定位准确找到目标地点,为农田规划和灌溉设施建设提供准确坐标。建立数据库统一管理筛选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土壤性质、地形特点等,并定期更新。结合传统实地勘察方法,观察土壤和了解水源、气候条件,确保满足旱地冬小麦生长需求。

实施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图片

1

合理耕作,蓄水保墒 

图片

旱地小麦耕作技术的核心是“蓄水保墒”,通过合理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来提升土壤肥力。收获后应尽早耕作,深度控制在20~25厘米,土层厚的地块可深翻至30~40厘米。耕地后要随耕随耙,多次耙地以确保土壤平整。完成耙地后,进行2~3遍耢地,每遍方向需与田面垂直,同时注意排水以防水涝和水土流失。结合覆盖技术,如秸秆或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利用效率。秸秆覆盖时,将粉碎的秸秆均匀铺于地表,厚度5~8厘米,覆土10~15毫米。地膜覆盖则是在播种后将透明或黑色地膜覆盖土壤表面,并固定边缘。

2

施足基肥,配方施肥

图片

要实现旱地冬小麦的优质高产,关键在于施肥管理,包括:合理施用氮肥和磷钾肥;控制化肥用量,调整氮磷肥比例;防治病虫草害,及时除草。此外,麦田管理如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整地、播种量和密度以及施肥时机等,都应遵循相关规范。

图片

确保每亩施用2000千克以上优质有机肥,配合200~300千克尿素,50千克磷肥,以及适量锌等微量元素作为追肥。均匀撒施有机肥后深耕,以增强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性。对于亩产300千克以上的地块,合理控制化肥总量,纯氮10~12千克,磷(P2O5)8~10千克,钾(K2O)5千克。增加有机肥比例,少量多次施用,科学调控,以提高产量。底肥施用应按照如下方案:方案一,先将过磷酸钙50~70千克和氯化钾7.5~10千克均匀撒施于田地,再撒施尿素16~20千克(或碳酸氢铵50千克),最后深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方案二,直接将三元复合肥(N、P2O5、K2O各15%)50~70千克均匀撒施后深耕;方案三,先撒施磷酸二铵18~22千克和氯化钾10千克,接着撒施尿素8~13千克(或碳酸氢铵22~35千克)进行深耕。春季土壤返浆期,及时开沟追施剩余氮肥,注意沟的深度和宽度。均匀撒入氮肥后覆土,若春季雨水少,可借雨追施,满足小麦后期氮肥需求,促进生长发育。结合田间灌水及喷药防治病虫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隔7天1次,连续3次,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图片

3

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图片

小麦出苗需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种植时应监测土壤湿度,对干燥的麦田及时浇蒙头水,控制水量防止积水,采用喷灌或小水漫灌,确保水分均匀渗透,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保证基本苗量。

雨后或浇水后的麦田,应在土壤湿度适宜时划锄松土除草,避免田间积水。苗期应适时中耕,改善土壤温度和通气,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追肥要根据作物种类和长势适量施用,避免盲目增加肥料。补种和移栽时,要及时检查苗情,对缺苗处进行补种,使用相同品种的种子浸种后尽快补种。浸种时,选用适宜的浸种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速度,浸种时间一般为 8~12 小时,浸种后要及时晾干,避免种子发霉。或在小麦 3~4 叶期,进行移密补稀。移栽时,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麦苗,挖好种植坑,小心挖出麦苗保持根系完整。覆土深度要适中,不盖心叶也不露根。补苗后踏实浇水,确保麦苗成活。雨后或浇水后要适时中耕保墒,深度5~8厘米,避免损伤根系。中耕可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减少蒸发,保持墒情。

4

冬小麦灌溉及补种

图片
图片

①灌溉水带安装

播种后,应迅速安装主管,连接地埋管和毛管,确保毛管滴头向下、迷宫花向上,平直置于小麦行间,注意不要拉得太紧。毛管最好与播种同时铺设,若错过播种期,应在返青前完成。干播湿出的小麦需播种后及时滴水,连续灌溉两次,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快速出苗。合墒种植的小麦播种后滴水一次,保持土壤墒情适宜。

②适时冬前滴灌

冬前滴灌需提前规划,气温降至-7℃~6℃时开始,确保封冻前完成。此法可提升土壤墒情,保障小麦越冬安全,并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③查苗补种

播种后应检查出苗情况,若缺苗严重,需及时补种。使用浸水24小时的种子,以减少田间苗龄差异,帮助补种麦苗迅速追上正常生长的麦苗。补种时注意深度和密度,确保麦苗顺利生长。

5

注重播种过程

图片

科学播种对小麦产量至关重要。尽管许多地区已采用科技规范播种,但传统技术仍在一些地方流行,限制了先进技术的普及。因此,当地政府需加强先进播种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升农民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播种方法。

6

冬小麦返青、起身期管理

图片
图片

进行苗情分类,壮苗70万~80万株/亩,中苗50万~60万株/亩,弱苗30万~40万株/亩,旺苗100万株/亩以上。不同苗情分类管理,目标是实现齐、匀、壮苗。盐碱地、戈壁地和弱苗地优先灌溉,这些地块土壤条件差,及时灌溉可提供必要水分,灌水量40立方米/亩。下潮地和旺苗地可推迟灌溉,防止旺长。

开春化雪时,要借雪墒追施尿素。一般地块可追施尿素15~20千克/亩,瘦地弱苗可增加到25千克/亩;采用滴灌方式的地块,可滴灌尿素20千克/亩,对于旺长麦田,可将追肥时间推迟到拔节初期,以调控其生长。

新冬22号和新冬53号起身期,亩用15%多效唑3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旺长和倒伏。作业前需试喷调试,确保设备正常,避免药害。作业时,先加一半水溶解多效唑,再加另一半水,确保均匀混合后均匀喷雾,提升防治效果。科学管理返青起身期,为冬小麦优质高产打基础。

7

做好小麦收割工作

图片

当麦株呈现黄绿相间时,表明麦子已进入蜡熟期,此时收割最佳。收割作为小麦种植的最后阶段,对产量和品质有决定性影响。使用收割机械确保收割顺利。建立监控机制,实时跟踪收割进度和问题。及时处理收割中的紧急情况,并组建维修队以保障设备维修和保养。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