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Aquatic fisheries
水产渔业
水产渔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
2025-07-31编辑:作者:朱 坚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河蟹1.jpg

一、河蟹池塘生态高效养殖的池塘选择与改造管理技术

1、河蟹池塘的优选条件

河蟹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的地点,以便于水体的引入和产品的运输。池塘底部应保持平坦,减少泥沙含量,且池塘的朝向以东、南为宜。池塘的坡度应为1:3,深度介于1.2~1.5m之间,单个池塘的面积应超过3.33hm2。

2、池塘的综合性改造策略

①清淤及加深拓宽

通过疏浚和加深等方法,使水体达到一定的水位平衡,进而实现高产。在冬季,排空池塘中的水,清除过剩的淤泥,维持水深在5~10cm,并让池底冻结并晾晒30天。适度疏浚当前水位,确保水塘的最大深度维持在1.2~1.5m之间,覆盖面积超过40%。

②建设防逃逸设施

河蟹具有较强的逃逸能力,因此必须预先在池塘周围建立防逃设施。具体措施包括在池埂周围埋设两层高出埂面50~60cm的盖塑板,或者使用增厚的塑料薄膜,确保埋入地面下20cm处。每隔1m应设置一根支撑桩,这些桩可以利用当地材料,如木头或竹桩等制成;支撑桩应略微向水池内部倾斜。每个鱼池需有独立的进出水系统,基础设施完善。进、出水口应装60目筛网防逃逸和外来生物。水塘应有浅水区,水深不超过0.8m。

③安装微孔增氧设施

采用条式布局法,将供气管道安置于池塘中央区域,并确保其位置高于池塘最高水位10~25cm。送风管道的间隔应维持在大约10m,以确保各送风管道的高度一致,且高度差异不得超过10cm。在供气管道的两端,应沿水平方向分别设置一根微孔管道,一端连接至主供气管,另一端延伸至距离水池约1m的位置。微孔管道宜采用竹材等自然材料,并在高于水池底部10~15cm的位置进行固定。风机的匹配功率密度应不低于1500~3000瓦/hm2。微孔管道之间的间距约为1m。

④消毒池塘

在进行池塘养护前,应将池塘水位调节至20cm。随后,将2250~3000kg/hm2的生石灰溶解成浆状,均匀撒布于池塘内。次日,需对池塘进行1次翻耙作业,确保污泥与生石灰充分混合,以彻底消灭水中的病原菌、寄生虫以及非目标鱼类等有害生物。

⑤种植水草

经过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处理后,池塘即可着手水草的种植工作。以伊乐藻作为主要栽培品种,通过截断植株并分段进行全池扦插的方式进行育苗,扦插量应控制在150~225kg/hm2之间。伊乐藻适宜与其他沉水植物,例如苦草、轮叶黑藻等共同栽培。池塘边缘2m范围内的浅水区域,作为河蟹蜕壳的专属区域,其主要功能在于为河蟹提供一个安全的蜕壳环境,但该区域的水生植物种植密度不宜过高,通常维持在2.5kg/hm2。播种工作宜在3月或4月进行,具体操作为将种子浸泡于容器中,5天后取出,与细土混合后撒播于河蟹蜕壳区域;播种时应选择无风之日。净化区域则以伊乐草等植物为主,采用每2m间隔进行高密度扦插的方式。在池塘中,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50%~60%。

⑥投放活螺蛳

螺蛳作为河蟹养殖中的一种天然饵料,其在池塘中的适量投放不仅能够降低人工饲养成本,同时亦有助于水体的净化。首次投放的时间宜选择在清明节前后,投放量应控制在3000~3750kg/hm2之间;第2次投放则安排在7~8月,投放量2250~3000kg/hm2。

⑦设置生态净化池及暂养区

在池塘中,除了养殖池塘之外,还应构建一个生态净化区及临时暂养区。水体采用循环水系统。在净化区,通过引入螺类和水生植物等手段,逐渐构建起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暂养区设有临时养殖池,用于根据蟹的大小规格进行分批暂养。每个临时养殖池的面积介于0.2~0.4hm2之间。

河蟹2.jpg

二、河蟹苗种选择与投放管理技术

1、优质蟹种的选择

引进长江系中华绒螯蟹中品质优良的“长江1号”“长江2号”等品种。其规格为100~140只/kg,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鲜明的色泽、敏捷的活动能力、相对一致的体型、完整的附趾以及无损伤的外观。

2、蟹苗的科学投放策略与注意事项

在2月~3月期间的晴朗上午,适宜进行蟹苗的投放作业,投放密度应控制在每10500~12000只/hm2。投放前,应对待投放的蟹苗进行3%浓度的食盐水浸泡处理,持续时间为3~5min,以促进其顺利过渡至自然生长状态。随后,让蟹苗自行缓慢游动,并逐步迁移到暂养区域。在蟹苗移栽前,需在池塘内均匀喷洒维生素C,剂量为3.75kg/hm2,并执行相应的消毒程序。待暂养区内的河蟹完成第2次蜕壳后,应拆除围网,使河蟹能够在整个池塘范围内自由活动。

三、河蟹池塘的精细化管理与维护

1、水草的生长管护

当前,池塘水草的管理主要依赖于水位调节和人工修剪2种方法。依据水草生长的具体情况,逐步提升水塘水位,确保其维持在水草顶端以下10cm的位置。进入5月份之后,鉴于水生植物数量的增多,可实施人工修剪,以确保水生植物覆盖池塘总面积的60%以上。同时,根据池塘水质状况及水生植物生长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其施用量应控制在每1500~2250kg/hm2之间。

2、水体环境的控制与优化措施

池塘维护需保持其“鲜”“活”“嫩”“清新”的特质。水质标准应达到:溶解氧量需超过5mg/L、氨氮浓度应维持在约0.1mg/L;透明度在5月份前应不低于30cm、5月份后不低于50cm、7月份后约60cm,pH值应保持在7.5左右。定期每5~7天注水,高温季节每10~20cm水位提升,尤其在河蟹蜕壳期间。蟹塘水质调节遵循“前浅→中深→后稳”原则,3~5月水位0.5~0.6m、6~8月1.2~1.5m、9~11月1.0~1.2m,每日巡查2次,记录情况。每14天用22.5kg/hm2菌株喷洒池塘。高温季节增加换水频率。每周用简易水质检测试剂盒检测,根据结果处理。1m深水域定时用75~150kg/hm2生石灰调整水质。

3、饲料的科学投喂管理

①投喂饲料种类

河蟹的饮食主要由人工饲料和自然饵料构成,包括螺蛳、水草、杂鱼等。人工饲料以特制的河蟹饵料为主,该饵料含有36%~42%的粗蛋白,并与玉米、南瓜、本地小杂鱼等成本较低的鱼类混合食用。此外,河蟹亦能在池塘中摄取天然食物,这不仅满足了河蟹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还有助于改善其风味,促进其摄食。综上所述,应遵循“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在蟹苗初放池塘时,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植物性饲料;在生长中期,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配合适量动物性饲料;到了后期,则逐渐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

②投喂量

在池塘养殖河蟹的初期阶段,主要投喂动物性饵料,以冰鲜小鱼为主,每日投喂量大约为河蟹体重的7%。进入高温季节,应适当减少饲料投喂量,使其占总投喂量的2.3%。当河蟹进入肥育期后,应以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按50%的比例混合投喂,每日投喂量控制在6.5%。实际的投喂量需根据天气状况、水温以及河蟹的摄食情况来调整,确保河蟹在两小时内能够完全摄食。当水温超过10℃时,应增加投喂量至河蟹体重的3%,而当水温低于10℃时,则按体重的1%进行投喂。在河蟹冬眠期间,则无需进行喂食。

③投喂时间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应适时进行投喂。3~4月期间,在每日下午5点左右进行一次投食。进入5月份后,应于每日上午8点~10点进行定时定点的投食,此次投食量应占总供给量的30%,晚上再进行1次投食。当河蟹达到性成熟阶段后,每日早晨应进行人工饲喂。投饵点通常应选择在水位较浅或靠近岸边的区域,并确保投饵均匀,采取多点投放的方式。

河蟹3.jpg

④微孔增氧管理

在蟹塘中安装微孔滤水器,可以显著提升水中的溶解氧水平。特别是在5~9月期间,河蟹生长发育迅速,应依据实际情况适时提高溶解氧含量。在无风、气温超过35℃、气压偏低的条件下,在19:00启动微孔曝气设备,进行2h的充氧作业后关闭2h,随后重复此过程直至次日早上7:00。若遇有风、气温低于35℃、气压正常的情况,则应在凌晨开始进行2h的充氧,之后停止2h,再继续此循环直至次日早上6:00。7月份由于气温较高,一般在下午14:00之后即可启动充氧设备,按照上述方法操作直至次日清晨6:00。在进行水体调节和施肥时,必须开启充氧设施,以确保池底水体中溶解氧充足,从而减轻外界环境压力对河蟹生长的负面影响。

四、河蟹的适时捕捞与判定技术

1、河蟹捕捞的最佳时间窗口

捕捞时机需根据河蟹种类的不同而定。中秋时节,长江蟹通常已达到成熟期,表现为昼间爬网行为;而元旦节后,大多数河蟹亦将进入成熟阶段。在养殖的最终阶段,必须强化巡查与检查工作,密切观察河蟹性腺的发育情况,以便全面了解并准确掌握河蟹的成熟期。

2、河蟹成熟度的综合判定方法

技术人员通过观察河蟹的外观特征来判断其成熟度。中秋节后,随着水温下降,辽蟹性腺发育,成熟河蟹会在白天爬行。雄蟹成熟特征包括强健的蟹足、浓密的绒毛、深色壳体、坚硬的足趾和铃铛状的腹部;雌蟹则有圆润腹部、宽缝隙、肥满体态和深色绒毛,腹部按压时无弹性。

3、捕捞操作的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养殖后期,密切监控蟹苗生长,掌握发育状态,及时准备捕捞,避免河蟹完全成熟后行动。捕捞初期,选择无水草浅水区,确保适当深度,网具仅露出水面,深水区不宜使用。成年河蟹常爬至水边,夜间风起时,笼中过多捕获物可能伤害草丛中的河蟹。捕捞中后期,河蟹生长到一定阶段,可用地笼、迷魂阵等渔具组合捕捞,以迅速有效捕获成熟河蟹。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